廣東探索固廢監管新模式
廣東省的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產生量較大,跨區域轉移頻繁,非法傾倒現象時有發生。“在快速發現固廢問題、監測尾礦庫環境風險、實施精準監管等方面,廣東仍有提升空間。”廣東省固體廢物和化學品環境中心相關負責人坦言。
為進一步提升固廢監管能力和水平,廣東省固體廢物和化學品環境中心組織實施了固體廢物堆存場遙感監測項目,以韶關、清遠、肇慶、云浮四市為試點區域,集成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及地面調查等技術方法,研究探索基于遙感的固廢監管方法體系,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應。
探索天空地一體化固廢監管模式
地處中國的“南大門”,廣東歷來高度重視固廢環境管理。自2018年起,廣東實施了《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分3期建設廣東省固體廢物環境監管信息平臺,從政策法規與頂層設計、處置能力與信息化建設等多方面強化固廢監管能力,收獲了顯著成果。
2021年起實施的固體廢物堆存場遙感監測項目,以對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快速識別、高時效監管為導向,遵循遙感技術為主、現場調查為輔的研究理念,有效融合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地面調查等技術優勢,建立“衛星排查—無人機抽查—現場核查”的固體廢物監管技術體系,并針對固體廢物“發現、整治、回頭看”等環節,研究形成固體廢物的全過程非現場監管模式。
“在整個監管模式中,衛星遙感技術充分發揮全覆蓋、多時相優勢,通過建立固體廢物解譯標志,結合固體廢物光譜特征,實現了固體廢物的快速提取。”廣東省固體廢物和化學品環境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通過多時相遙感影像,可以實現固體廢物堆場的跟蹤監測,有效支撐固體廢物整治及回頭看工作。依靠無人機遙感技術快速、靈活、高分辨率等優勢,則可以開展衛星遙感解譯疑似點位抽查核實,明確固體廢物屬性特征。
此外,項目對尾礦庫、大宗工業固廢進行三維建模,既能真實反映固體廢物堆場全貌,又能提供豐富全面的紋理及空間信息。
發揮多源遙感技術優勢監控非法冶煉
當下受利益驅使,非法冶煉重金屬、非法拆解固體廢物等行為仍然存在,由于作案往往在夜間且地點隱蔽,僅靠人力排查,難以及時發現。
對此,研究基于熱紅外與可見光遙感的非法冶煉重金屬探測技術,不僅可以識別疑似點位,還能有效提升監管的針對性及效率。
記者了解到,在廣東的固體廢物堆存場遙感監測項目,這一探測技術得到研究與應用。
這項技術基于熱紅外遙感影像反演地表溫度,通過溫差分析識別地表熱異常點,再結合多光譜遙感影像,通過地表覆被差異,鎖定疑似非法點位。之后,借助無人機遙感技術,可克服地形、交通等不利因素限制,對疑似點位進行快速核實,從而實現對非法冶煉等行為的有效監控。
通過技術應用,讓非法冶煉重金屬行為“無處可藏”,將監管方式“變被動為主動”,進一步完善了現有監管技術體系。
數據成果“省市共享”
基于研究技術、數據及工作成果,項目還研發了管理展示軟件,并與廣東省固體廢物環境監管信息平臺集成,具備數據管理及可視化展示功能模塊,實現了項目數據及成果的“省市共享”。
廣東省固體廢物和化學品環境中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總體來看,項目構建的天空地一體化遙感監管技術方法,實現了固廢堆場遙感快速識別與動態監管,與現有人工現場監管形成互補。
“特別是疫情常態化形勢下,這樣的監管方式具有非現場監管以及無人機快速反應的特點,對于減少人員接觸具有顯著優勢。”在其看來,項目初步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固廢遙感管理業務模式,助力固廢空間化監管邁入新臺階。
但這位負責人坦言,項目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一些不足。受衛星影像時相、光譜分辨率等影響等,使得遙感解譯精度存在一定限制,此外,非法冶煉重金屬方法受天氣干擾較大,監管頻次有待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引入高光譜遙感影像,增加遙感識別輔助條件,強化固體廢物光譜特征分析研究,逐步解決現有問題。”負責人表示。